English

当前扩大内需的几项重点

1999-05-14 来源:光明日报 郑新立 我有话说

扩大内需作为实现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,应当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方针,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。只有坚持扩大内需,才能把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不断挖掘出来。只有坚持扩大内需,才能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。只有坚持扩大内需,才能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。为此当前就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:

继续增加投资,确保基础设施工程质量。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政策,要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,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。除了增加国有单位投资外,要大力增加非国有单位投资,改革开放20年来,非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长28.6%,比国有单位高10.2个百分点,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去年非国有单位投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,是很不正常的,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改变这种状况。应在贷款、直接投资和投资方向等方面,为非国有单位投资的增长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。基础设施建设的注意力应集中到加强项目管理、确保工程质量上来。通过强化行政领导,严格项目法人责任制,推行规范的招标制和监理制,以及利用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措施,保证工程质量。

加快结构调整力度,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结构调整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,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,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。一是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。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和生产设备,压缩剩余的生产能力。二是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。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,抓好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、合作设计、合作制造,提高自主开发能力,推进关键设备的自主化生产,提高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。三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,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。探索高技术创业投资机制,试行高技术产业项目融资,支持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建设,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。

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,使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。投资作为中间需求,只有同扩大最终消费结合起来,促进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,才能使投资取得预期效益,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。增加消费需求,必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,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购买力,合理引导居民心理预期,鼓励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增加消费,活跃市场。

吃穿用住行,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消费。目前城镇居民吃穿用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。按吃穿用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,消费热点从千元级的家电向万元级的住房和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转移,住和行的消费需求将不断扩大,围绕满足住行需求的相关产业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时期,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但由于体制和政策等因素,在城镇住行的消费方面,福利型、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方式至今仍未打破,用于住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,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,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处于被压抑的畸形发展状态,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也不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展。

改善居民住行条件,应当统筹考虑解决。目前中心城市房地产价格过高,主要是由于缺乏快捷交通工具,居住过于集中,造成地价过高。如果在城市郊区依山傍水的地方修筑配套齐全的住宅区,用轻轨或高速公路与市区联接,广大居民会自愿选择住在空气清新、安静幽雅的郊区。这将有效地抑制城市中心过高的地价,促进围绕住行的各个产业在相互依托中健康发展。

大力开拓农村市场。要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为契机,扩大大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。加强水、路、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农村消费环境。积极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业机械和各类生产资料,如节水灌溉、粮食烘干、田间作业、农产品加工、运输等设备。稳步发展小城镇,带动农村二、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,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。

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,推进非义务教育、医疗保健和社区服务的产业化。在不要国家投入的前提下,鼓励民间办学,发展各级各类教育,使所有愿意学习的人都能有学习的机会。社区服务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。发达国家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一般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0%左右,我国才刚刚起步。休闲旅游消费已在我国悄然兴起。1997年,国内旅游收入达2112亿元。据抽样调查,80%的城市居民曾到市外旅游。应进一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。

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,必须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。运用财政政策启动经济,见效快,易于操作,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。我们要继续积极运用财政政策,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,促进供给结构的优化。适时适度扩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。1998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.2%,低于3%的国际警戒线。年底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0.3%,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债务水平,增发国债还有一定的余地。目前物价已连续出现负增长,不用担心出现通货膨胀。与此同时,在保持贷款能够按时回收的前提下,根据扩大内需的要求,适当增加货币供应,切实做到防范金融风险与扩大信贷投入的有机统一,兼顾安全性、效益性和流动性。改进金融服务,拓宽信贷渠道,提高项目评估质量,制定具体办法,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